作者:admin来源:admin次阅读2019-04-30
华南泉州计算机学校分享巧用对比拍照,提升照片档次。
拍出曝光正确、画面清晰、构图合理的照片并不是难事,大家在接触摄影知识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就能做到。但这样的照片只能说是达标、过得去,而离好照片还有一段距离。
营造、利用对比,是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使照片主题更鲜明、更吸引人、更富有内涵的好办法,也能提升照片的层次感。
那么怎么合理利用对比,提升照片档次?
1. 光影、明暗对比
华南泉州计算机学校老师告诉大家当画面中的暗部阴影与亮部景物相互交错时,光与影、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赋予画面丰富的戏剧性与视觉冲击力。
逆光拍摄树林,就是应用光影对比的好场景。
在逆光下,低角度的阳光将树木的影子拖得长长的,由内而外贯穿整个景深,直指镜头,使画面更为生动。
阴影的浓淡也有不同的应用方式。越浓的阴影,明暗对比效果越强烈,戏剧性冲突感越强,但景物损失细节也会更多,在应用时应当注意取舍。
较淡的阴影,景物细节几乎没有损失
华南计算机学校老师告诉大家当光线较强,阴影很浓时,最好不要在画面中安排大面积的连续阴影,以免影响视觉效果。
毕竟,大面积漆黑一片的照片,总是很难让人觉得好看的。
如上图,作者想拍摄多云天气的日落草原,刻意加强了光影对比效果,结果怎么看都像是曝光失误。
2. 色彩对比
色彩鲜明的照片总是更容易引起关注。色彩鲜明指的并不是颜色饱和度高,而是指景物与背景、景物之间的色彩对比度高。
色彩对比度高的照片主体突出,主题鲜明,视觉效果好。在取景构图时应当考虑这一点。
色彩对比度高的下图,明显比上图好
RGB 色系模型以红、蓝、绿为三个基本色,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之间拥有非常高的对比度。
华南计算机学校老师告诉大家三原色不仅彼此之间有相当高的对比度,它们与另外两个原色形成的复合色系之间也具有高对比度。
红色与蓝色复合形成粉红、紫色系,红色与绿色复合形成黄、橙色系,蓝色与绿色复合形成浅蓝、天青色系。
3. 动静对比
照片是静态的,所以很难像视频一样,展现丰富的细节和动态效果。这也是我们喜欢看动图和视频的原因。
那么,如何在平面、静态的照片中增加更多的动感呢?
其实,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实现。在拍照的时候,通过捕捉画面中的动态元素, 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比如马路上,有静态的建筑和 动态的车流;在人群中,有走动的人和静止的人;在运动中,有静态的环境和动态的人。
下图这对新人身边运动的人群如水流一般划过,衬托出两人的静止、稳固,富有 “感情坚固,百年好合” 的寓意。
使用后帘同步闪光,也是拍出物体动感的好方法。这种相机内置的模式,在曝光即将结束时才闪灯,留下一个运动的轮廓。
这种技巧在低光环境下能发挥出最佳效果,能拍出虚化程度高,同时又具有清晰轮廓,视觉效果非凡的作品。
华南计算机学校老师告诉大家拍摄时在画面中安排静止元素,动静对比,更能凸显运动物体的动感。
此外,用高速快门凝固具有明显运动倾向的物体,安排无运动倾向的静止物体作为陪衬,也是动静对比的常见应用方式。
深受群众喜爱的 “惊涛拍岸” 题材,用高速快门凝固浪花飞溅,从高处向下坠的瞬间,画面极具动。
4. 大小对比
我们都知道参照物。因为有了参照物,才能判断物体的大小。如果一张照片中只有一个人,而没有周围环境和物体的衬托,你就无法判断这个人的身高。
再比如,拍摄一个沙漠的场景,镜头里只有沙漠,没有任何其他的物体,你也很难感受到沙漠的辽阔
加入驼队作为标尺,更显沙丘广阔
将参照景物尽量安排在画面中景、背景部分,在画面中的大小也要尽量小些,更显画面广博悠远。
以这两张图为例,实际说明一下。
下图的船只,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整个画面的尺度给人的感觉自然也越大。但也并不是说作为对比标尺的景物越小就越好。
景物在画面中的比例过小,会影响观众辨识度,认不出这是什么,从而丧失对标尺物的尺寸直观认识感;
更严重的问题是,过小的标尺景物可能根本无法引起观众注意,观众会表示 “没看到”。
5. 题材对比
华南计算机学校老师告诉大家这类对比多见于街拍和纪实摄影,用于加强画面叙事能力和内涵,让观众产生震撼感的同时,引人深思。
常见的用于对比的题材有:贫与富,旧与新,悲伤与快乐,恋人与单身等。
巴西,与豪华小区一墙之隔就是贫民窟。破旧与崭新、贫穷与富裕的对比发人深省。
哭泣的孩子,笑着的老人,新与老、哭与笑的对比使得画面充满趣味性。
秀恩爱的情侣,和一旁不知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的单身狗。这是极为常见,却很有趣的题材对比。
以上就是几类最常见、最有效的对比构图方式,你也来试试吧。
感谢华南泉州计算机学校分享巧用对比拍照,提升照片档次。
凡本站注明“本站”或“投稿”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本站或投稿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站已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某某站”并附上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